說話測試(Talk Test)受到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於臨床應用,用來反映主觀的費力程度,可以作為監督與調整有氧運動處方的工具,與伯格式自覺用力係數(Borg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s)、OMNI
Scales以及Feeling Scale等都是較常用的評估工具。
▎你可以輕鬆的說話嗎?
許多人以為只要在運動中能說話就代表可以安全耐受這個運動量,其實啊,這個問題只能算是Talk Test的第二步驟而已,因為衛教觀念常常被簡化再簡化,就只剩下那個外型而失去本來的原理概念了,太可惜了!
▎原理說給你聽
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,無氧閾值能夠藉由運動測試得知,作為判定有氧運動區間並訂製運動處方。在運動強度低於無氧閾值時,呼吸與運動強度呈現一定比例共同上升;然而在強度超過無氧閾值後,開始大幅度地增加換氣量,這個時候如果要應付身體對於呼吸的需求,就不容易再輕鬆地邊運動邊說話了。這就是Talk Test的結果被當作無氧閾值(或者換氣閾值)的替代品的背後原理了。
▎施測流程與應用限制
在瞭解原理之後,我們接著談較為嚴謹的施測流程,應該分做兩個步驟:
Step 1
在每一個運動強度階段最後 30 秒時間內,請受測者大聲複述一段需要 10-15 秒才能念完的句子。
Step 2
在第一個步驟完成後,立即進行第二步驟。詢問受測者:您是否能輕鬆的說話呢?
l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很有可能目前的運動量尚未達到無氧閾值。
l 如果答案是不確定(甘啊內~),這個運動量有可能就在無氧閾值附近。
l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現在的運動量有可能已經超過無氧閾值。
Talk Test 的優點是容易進行測試,而且在運動員甚至是心臟疾病患者都做過效度驗證。但是並不適合用在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(HIIT),因為 HIIT 的每一個階段時間並不長,所以不被建議使用。
整理幾個關鍵概念分享給大家,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參考:
歡迎轉貼分享,以及在Facebook或部落格留言分享您的經驗,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討論。
參考文獻
l
Persinger, R.,
Foster, C., Gibson, M., Fater, D. C., & Porcari, J. P. (2004). Consistency
of the talk test for exercise prescription.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
exercise, 36(9), 1632-1636.
l
American College of
Sports Medicine. (2013). ACSM'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
prescription. Lippincott Williams & Wilkins.
l
Reed, J. L., &
Pipe, A. L. (2014). The talk test: a useful tool for prescribing and monitoring
exercise intensity.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, 29(5), 475-480.
l
Reed, J. L., Birnie,
D. H., & Pipe, A. L. (2014).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,
persistent or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. CMAJ, 186(14), E558-E558.